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观察 » 正文

全球公益报道:专家析中国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 吁加大对大龄患者救助力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专家析中国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 吁加大对大龄患者救助力度第五届海南国际孤独症康复学术研讨会26日在海口开幕。

原标题:专家析中国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 吁加大对大龄患者救助力度

第五届海南国际孤独症康复学术研讨会26日在海口开幕。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教授在当日的“总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并呼吁加大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救助力度。

在题为《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的报告中,贾美香介绍称,全世界孤独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态势,估计全球达6700万人,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中国孤独症患者中0-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保守估计在300万—500万之间,占儿童精神残疾类别首位。

贾美香称,中国内地从第一起孤独症病例确诊至今不到40年,在孤独症领域起步较晚,目前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条件较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她认为目前中国孤独症小龄儿童在三个成长阶段面临不同问题——

0-3岁,由于早期筛查并未全面覆盖,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家长重视不够,导致延迟诊断。

3-6岁进入机构训练时,民办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统一标准;师资认证不够,专业教师不足。

6岁以上的学龄期,部分能力较弱的孤独症儿童无法进入普教环境就读,而一些普通学校特教资源匮乏,这些孩子最终只能回归家庭,接受父母的照顾和训练。但因缺乏正常的社交环境,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能力退化。

贾美香称,目前无论是各级政府、机构,还是企业、社会公众对孤独症越来越重视,但关注点更多地落在小龄孤独症的干预和康复上,相比之下,大龄孤独症患者的生存现状更让人忧心。

她引用全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的数据表示,心智障碍和精神残疾者是所有残疾人中就业最为困难的人群之一。但近40年来,随着一批批孤独症患者步入中年,他们的父母也日益年迈,逐渐丧失了照料养护的能力,他们的托管和养老成为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

贾美香认为,目前中国在孤独症康复领域亟待解决专业人才缺失、机构干预方法不统一、缺少从业支持、缺乏大龄养护四大问题。

在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救助方面,贾美香希望能有更多针对他们的职业或技能培训机构,让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能有更多带有福利性质的就业场所,让他们“有事可做,有地方可去”;能有更多专业托管和养老机构,让他们病有所托,老有所养。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