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人民日报评"爱心妈妈"事件,绝不许打着慈善旗号违法犯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6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爱心妈妈”李利娟涉嫌敲诈勒索等多项罪名被刑拘。资料图近日,河北省武安市发布消息,当地一位收养孤儿的“爱心妈妈”因涉嫌扰

“爱心妈妈”李利娟涉嫌敲诈勒索等多项罪名被刑拘。资料图

近日,河北省武安市发布消息,当地一位收养孤儿的“爱心妈妈”因涉嫌扰乱社会秩序、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实施刑事拘留,其成立的“爱心福利村”也被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现实中,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以慈善之名,行牟利之实”的现象也并非孤例,例如去年某地就曾曝光旧衣回收站暗藏“猫腻”,原本捐赠给贫困山区的衣服,经处理后再次销售的事件。这些“始于爱心、终于违法”的现象,除了揭开某些人的慈善假面,也给当下民间慈善的管理带来思考:公益慈善事业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绝不允许打着慈善旗号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源加入到慈善大军中,壮大了全社会的公益力量,正形成公益慈善事业的“聚沙成塔”效应。但出于善意和大义的慈善行为,如果单纯依靠个人道德品格的内在约束,很难保证个别机构和个人不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来。

确保民间慈善不走偏,不能仅靠民间慈善组织和个人的道德自觉,还需有力的依法监管和规范。民间慈善源于善意爱心,但也往往在规范性、专业性和法治考量上有所欠缺,需要相关部门积极监管督促。例如,在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事务中,民政部明确规定,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既然“共同举办”,政府部门就应切实发挥作用,在收养条件核查、孤儿身份认定等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第一把关人;此外,针对孤儿教育、医疗、生活保障,善款和政府补贴来源去向等,也需要及时跟踪监管。

事实上,民间慈善需要法律制度提供保障,也离不开法律准绳的规范和约束。只有规范公益举措,践行依法慈善,爱心与善意才能夯实法治的根基,真正稳固地筑起广开源流、广聚众力的慈善之塔。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