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2017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1.4亿人次受灾 170.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8  来源:慈善公益报
核心提示:《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对2017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2017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和地震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4亿人次受灾,881人死亡,98人失踪,525.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70.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15.3万间房屋倒塌,31.2万间严重损坏,126.7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8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826.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18.7亿元。

 

总的看,2017年灾情与近5年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其中,倒塌房屋和损坏房屋数量减少6成以上,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和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减少4成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减少2成以上。与2016年相比,2017年灾情明显偏轻。


分析显示,2017年,全国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局部损失严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40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受灾县数量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80%以上。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时空分布上相对集中。从时间上看,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各项灾害损失占全年损失的4至8成。从区域上看,灾情严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湖南、吉林、四川、广东、陕西、湖北、新疆、广西、江西等省(自治区),特别是湖南和吉林两省灾情较近年明显偏重,两省的因灾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2012年以来最高值。此外,特困地区灾害救助任务较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受自然环境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影响,全国特困县几乎全部受灾,县均重复受灾近5次,各项灾害损失占全国总损失约5成。灾贫叠加导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期安置以及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救助任务繁重。


据记者了解,2017年当中,国家减灾委和民政系统对于做好全年工作进行了统筹谋划,国家减灾委先后召开四次会议进行部署。到了主汛期的时候,民政部又开了四次部长办公会和专题会,以国家减灾委或民政部名义发过5个紧急通知和文件,对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


为了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去一年我国大幅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的中央补助标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17次,帮助地方紧急转移安置500余万人,实施冬春救助5100余万人,全面完成了2016年因洪涝灾害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任务。


特别是进入寒冬之后,为了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财政部、民政部安排下拨2017-2018年度中央冬春救灾资金57.275亿元,用于帮助各地灾区统筹解决今冬明春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困难,妥善保障受灾群众冬春期间基本生活。同时,民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受灾群众过冬生活安排工作,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原则,科学制定救助方案,明确救助项目和标准,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冬春期间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及时足额将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的冬春救灾资金抓紧发放到位,特别要关注交通不便、边远和偏僻地区受灾群众的救助,对于冬春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困难的受灾群众,及时纳入相关社会救助制度安排。全力推进灾区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具备施工条件的要抓紧施工,力争春节前完成重建任务;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地方,要通过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棉帐篷等多种方式,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王学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