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要闻 » 正文

全球公益:“时代匠人”陆建新:从测量员到一流钢结构专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5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2017年08月15日 14:28:07来源:新华网他的人生是如此的单调,35年来,他始终行走在工地上。他的人生又是如此的丰满,国内已完工7
2017年08月15日 14:28:07 来源: 新华网

    他的人生是如此的单调,35年来,他始终行走在工地上。

    他的人生又是如此的丰满,国内已完工7幢百层高楼,他主持承建了其中4幢的主体结构。

    35年来,他带领团队破解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见证并直接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尤其是将中国超高层、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

    他从一名测量员,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钢结构专家、项目经理,书写了央企普通员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精彩篇章。

    他叫陆建新,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金牌项目经理、中国建筑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国企敬业好员工”。

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长期坚守,书写事业高度

    陆建新,1964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麒麟乡长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9年进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学习,中专学历。1982年入职于中建三局一公司,后随企业改革调整转入中建三局钢结构、中建钢构公司。

    参加工作以来,陆建新始终扎根在施工一线,从一名普通测量员,成长为项目总工、项目经理,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钢结构专家。35年来,陆建新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建起了44座重要建筑,其中20座属于国内知名的城市地标:

    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大厦——深圳国贸大厦;

    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

    时年中国第一幢摩天大楼、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

    时年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

    时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时年华南第一高楼——广州珠江新城西塔;

    时年华南第一高楼——深圳京基100;

    现华南第一高楼——深圳平安大厦

    ……

    他参建摩天大楼的总高度达到3500余米,被业内称为“举世无人能及”。这些彪炳中国建筑史、扮靓中国城市的摩天大楼,不仅刷新着“中国高度”,更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且工程质量、施工速度、建造成本和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多年来,陆建新一直坚守在工地上,与技术打交道,与工人打交道,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带领项目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恰恰因为这份认真与坚守,成就了今天的陆建新。

    勤钻苦学,铸造技术高度

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参建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作为测量员,他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此后的十余年,他都是干测量工作。岗位虽然平凡,陆建新却十分用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施工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陆建新勤于学习,当年很快掌握计算机、CAD软件等新技术,甚至比年轻人学得还快。2000年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中,他就曾巧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核对测量班的手工计算定位放样数据。

    2004年,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担任钢结构项目总工程师期间,第一次面对这座建造难度极大的世界级摩天大楼,陆建新带领团队成功化解10项“第一次”难题。2007年,在广州西塔任钢结构项目执行经理时,面对巨型斜交网格结构,他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和伙伴们创造了“两天一层”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中,他还带领团队创造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的施工技术新纪录。

    新纪录的背后有许多施工过程中不为人知的前所未见的难题。面对动臂式塔吊的支承系统承担荷载以及维持稳定问题,陆建新带领整个团队模拟安装工况, 历时两个月模拟仿真计算并不断研讨修改,经多次验算和反复论证, 终于自主设计并成功研发了一套优良的塔吊支承系统。接着,施工又面临着拆卸周转太慢的难题,陆建新凭借几十年的施工经验,带领团队想出了支承架悬挂拆卸方法。这一个技术革新直接创造工期效益7680万元。获得成功后,他及时整理技术资料,向其它超高层项目推广。在建的高达597米的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就采用了此方法,收效甚好。2014年1月,该技术经业内7位知名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严谨精细,彰显职业高度

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陆建新的严谨体现在方方面面。熟悉陆建新的人都知道,他看图纸比谁都认真。项目图纸再厚,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因错看、漏看图纸而打糊涂账,不因没有发现设计不合理而打窝囊仗。

    他对管理细节也像看图纸一样认真执着,项目上的每一封函件他都逐字审阅定稿,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他的解释是:“项目管理绝无小事,必须用百分之百的认真对待。”无数失败的产品和惨痛的事故, 都在重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教训。简简单单的“认真”,正是一把严谨的质量标尺。

    诚信友善,诠释品格高度

图为生活中的陆建新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长时间的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这让陆建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能够兼顾家里。陆建新的女儿说:“我爸是个特别忙碌的人,成天在外面跑,小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很陌生。”

    陆建新对家人的亏欠,转化为对工人和同事春天般的关照与温暖。

    京基项目一位同事的爱人在河南老家腿部严重受伤,无人照顾,而项目正处于赶工的关键阶段,陆建新二话不说,派车派人去河南把这位同事的爱人接到深圳,让同事既能照顾家庭,又不影响现场管理和工程赶工。

    平安项目一位工人的妻子生病了,他无意中得知,迅速安排人买牛奶水果代为慰问,他说:“工程是他们干起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一位项目员工动手术,他一天一个电话,还特意安排员工轮岗照顾。

    2004年,毕业一年的小赵跟着陆建新来到上海环球中心工地,时任项目总工程师的陆建新交给他的任务是编制项目施工方案。小赵与陆建新、工长们多次沟通,绞尽脑汁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编制了一份300多页的方案,交稿后忐忑不安,非常担心编得不好挨骂。陆建新把他叫到办公室,从目录结构开始,非常仔细地分析讲解每一道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和问题所在,每一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小赵说,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使他基本把握了一个492米高楼钢结构的所有要点。在审看第二稿时,陆建新直接在上面修改,边改边给他讲解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到第3遍时,陆建新就自己琢磨,逐字逐句修改,使之表达准确,形成最终施工方案,再让小赵通读体会。

    在中建钢构,80后已经成了绝对的主力,其中很多是在陆建新的传帮带之下成长起来的。他无私地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把责任心和工程师精神也一并传递给他们。

    正如陆建新的女儿所说:“虽然他经常加班、出差,很少能够兼顾家里,对我成长的指导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仍能够感受到父亲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工作和生活,从未走远。”

    忠诚奉献,标记党性高度

图为陆建新在中建钢构的办公室工作

    在建筑界,尤其是钢构行业,陆建新可谓大名鼎鼎。许多公司向陆建新抛出橄榄枝,他却一一婉拒。

    从付出与收入比来看,不少人觉得他这样辛苦不划算。但陆建新不这么认为。四年前有民营企业开出了150万元年薪挖他,两年后涨至300万元,他都不为所动。他说,“每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当年能来到中建工作非常不容易,这么多年,是中建和党培养了我,成就了我,也给了我很多荣誉。”

    在时代剧变的背景下还要不要讲奉献讲牺牲?陆建新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他说:“每个行业都有奉献和牺牲,都有大批努力工作默默无闻的劳动者。”陆建新因为企业和组织的每一次需要而毅然坚守,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