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管理茶座 » 正文

管理就是用来颠覆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5
核心提示: 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会发生哪些根本性的改变,从企业使命角度来说,企业不再是创造顾客、而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假如一个
 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会发生哪些根本性的改变,从企业使命角度来说,企业不再是创造顾客、而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假如一个企业不能够确切地描述准备创造或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企业就无法依据企业使命重新定义企业的产品;没有了基于生活方式的产品重新定义,企业甚至连生活方式的商业空间在哪里都找不到;同时,缺少了对于生活方式和商业空间的认识,那么,员工的创意或创造力就会因此而失去了方向。显然,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基于生活方式的完整管理体系,当然,需要再次声明的是,这不是为企业创造利润提供管理技术的支持,因为它的真实含义,是企业必须为整个社会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做出贡献,这不仅是未来企业在社会中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必须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
  
  一百多年以来,虽然各种管理理论如丛林般枝繁叶茂,但实际上,百年企业管理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巨大管理成就,其实主要是受益于两次革命性的剥离行动。
  
  第一次剥离行动是在100年前,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发现了企业组织内部管理的盲点,首次将计划和执行进行了分离。
  
  第二次剥离行动是在50年前,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德鲁克,发现了企业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关系,首次将企业与利润进行了分离。
  
  假如我们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剥离,理解为是第三次革命性的剥离行动,那么,它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企业组织并不是资本赢利的工具,更不是企业主的私人附属物,它不仅是经济性的,更是社会性的(确实,过去以往的企业管理,受到了太多“经济学”的影响与束缚,总是将企业性质和活动限定在“经济性”的范畴内),它不仅需要承担起社会赋予它的各种社会责任,更是要主动地为人类文明生活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企业组织的目的,并不是创造顾客,而是需要为社会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管理因时代而变
  
  企业管理与社会时代的关系,总是一个时代的管理颠覆另一个时代的管理,并且把它当作了企业管理命题来使用。在我们今天已经或正在经历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与知识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其管理逻辑恰好是相反相悖的。
  
  在传统商业的经营时代,各种商业规则是围绕着“创造利润”这个核心命题而发生的。出于赤裸裸的追逐商业利润的目的,商人们总是遵循“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走”的原则,如果垄断权力蕴含着商机,就会出现官商勾结的局面,如果熟人身上隐含着商机,熟人本身就会被当作利润来源。所以,传统商业所形成的管理逻辑,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发生的,它考验着商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个人的人品信誉程度。因此,商业改变不了世界,因为无论传统商业活动多么繁荣,它都因缺乏丰富产品的支撑而成为有限资源或稀缺产品的财富转移活动,因而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改变的贡献显得微乎其微。
  
  工业企业管理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商业的管理逻辑,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是围绕着“创造顾客”这个核心命题而出现的。传统商业和工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产品”这个新概念的出现,它首先考验的是企业的生产与制造能力,而不是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一般来说,生产能力意味着产品产量增加,而产品产量增加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只要产品的质量好、价格便宜,顾客就会不请自来——顾客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由此,传统商人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开始失效,原本非常重要的商人个人的品德诚信,也被企业产品质量的承诺所取代,并且逐渐形成了以“生产标准化、可复制性、可衡量性”为特征的管理体系。
  
  曾经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业企业管理,在今天却扮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尴尬角色:工业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质优价廉的“标准工业品”的同时,也将整个社会生活塑造成了标准化、格式化、统一化的生活方式。虽然可复制性的管理模式,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职业化进程,但是,也同时将员工带入了“三点一线”的流水线式的机械工作状态。虽然可衡量性的绩效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但是,它也同时压抑和限制了员工个体的创造力。就这样,整个社会在长期的生产标准化、可复制性、可衡量性的严格训练下,一个具有独立个体意识的“社会人”,就被塑造成了一个标准化的“工业人”。
  
  事实上,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与知识时代的过程,就是从“标准化生活方式”走向“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过程。显而易见的是,这并不是工业企业管理体系所能够完成的任务,因为就算工业企业在主观上愿意“以人(个体)为本”,它也不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因为它的产品是标准化的通用产品,它的服务也是标准化的通用服务,一旦抛弃了标准化和通用性的产品或服务系统,企业就将因生产或服务的成本高昂而陷入危险境地。同样的,就算企业主观上愿意尊重个体和解放个性,在明明知道严厉的组织绩效考核会压抑和限制员工创造力的情况下,它也不会废弃企业组织的绩效考核,否则企业就将因不知道如何管理员工而变得手足无措。
  
  生活方式改写管理逻辑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是典型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才将整个社会带入到了标准化的生活方式中。因此,未来企业的整体管理,需要从过去的生产方式管理体系,全面走向未来的生活方式管理体系。
  
  首先,从企业产品角度来说,它不再是生产方式化、而是生活元素化。所谓的产品的生活元素化,其实就是产品的个性化,而实现企业产品的个性化的方法,当然不可能是基于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而是需要企业为一种生活方式提供各种产品元素,通俗点说,就如同中国古老的七巧板游戏一样,产品成为了一堆可以任由顾客自由组装的零件,事实上,顾客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是在允许个人自由选择产品要素的过程中实现的。至少,从产品的形式上来看,它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是成为了一种半成品,或是一种基于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由此,生产流水线将彻底沦落为一种纯粹的生产制造技术,不再具有过去创造顾客或满足顾客的功能。
  
  其次,从企业赢利角度来说,它不再是一种平面的商业模式、而是一个立体的生活方式的商业空间。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并不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功能或价格等因素影响,而主要是受制于生活观念、生活时间和生活地点的因素制约,通俗点说,就好比一个喝水的杯子,不是杯子的质量、而是杯子的空间,决定了杯子盛水容量的多少。是生活时间的改变——拉长时间、压缩时间和即时时间——带来了商业空间的变化,就如同压缩了时间的快餐业战胜了豪华酒楼一样;同样,是生活地点(生活事件集中发生地)的改变决定了商业空间的大小,就如同走进社区的便利店能够战胜老牌百货公司一样。过去企业的压缩成本、降低价格和提高质量的管理,已经失去了企业赢利功能上的意义,最多,也仅仅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底线而已。
  
  其三,从企业竞争角度来说,它不再是同业间的竞争,而是基于生活方式的合作。确实,过去企业总是将自己的赢利能力建立在战胜同行的竞争基础之上,但是,在一个生活方式的商业空间里,企业需要的并不是竞争、而更多的是合作。
  
  其四,从企业绩效角度来说,它不再是生产方式化的,而是将被彻底的生活方式化。事实上,绩效考核管理是最典型的基于生产方式的管理方法,通俗点说,你可以命令一个员工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命令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按时、按量、按质出现。事实上,知识工作者的想象力或创造力,不仅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无关、与管理者的体贴与关怀无关、甚至与团队合作精神也无关,而仅仅是基于个体的兴趣爱好或专注而发生——重要的是个体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它意味着管理需要基于个人的生活方式,模糊组织管理的时间界限、任务界限和工作界限,它所考验的并不是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而是知识工作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企业使命角度来说,企业不再是创造顾客,而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假如一个企业不能够确切地描述准备创造或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企业就无法依据企业使命重新定义企业的产品;没有了基于生活方式的产品重新定义,企业甚至连生活方式的商业空间在哪里都找不到;同时,缺少了对于生活方式和商业空间的认识,那么,员工的创意或创造力就会因此而失去了方向。
  
  “后德鲁克时代”的来临
  
  确实,这是一个生活方式个性化的社会时代,不仅企业管理实践正在逐渐走入“后工业企业时代”,而且企业管理理论也正在逐渐走入“后德鲁克时代”。
  
  在典型的德鲁克管理时代,我们所谈论的管理关键词,更多的是“顾客、品质、绩效、流程、营销、品牌”等等一些热门词语;但是,在未来的信息与知识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词,将集中在“贡献、未来、空间、时间、个体、无为”等等词语上。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今天的中国,尚未完成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整体社会转型,却又遭遇到了新的信息与知识时代的猛烈撞击。不仅整个社会显得混沌不清,而且企业管理也变得泥沙俱下。“适合的,就是好的”,这句典型的含有狭隘小农意识的流行语,不仅不会按照正确的管理逻辑来行事,而且还加重甚至是倒退了管理的历史进程。
  
  因此,注意区分和梳理社会时代与管理体系的不同,对于中国企业管理尤为重要。
  
  当然,挑战从来都是困境和机遇并存。在一个生活方式的管理世界里,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中国一些急于国际化的大企业,创造生活方式不仅是企业正确的行事方式、而且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捷径和坦途,它意味着这样一些自问;你是否熟悉另一国的生活方式?你准备为另一国的生活方式做出哪些贡献?等等基于生活方式的管理提问。最后,依旧送上我个人的良好祝愿:祝中国企业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